background

健康科普

提供最全最新的医疗资讯,打造最具权威性的医学健康知识科普平台。

拯救肾病患者,干细胞移植有望代替透析换肾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就像是身体的“过滤器”。每天需要过滤和清洁约200升血液,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同时调节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
如果肾脏开始发作,肾功能就会出现异常。人体代谢废物不能大量排出和堆积,会损害各器官,引起头晕、烦躁、食欲减退、心律失常等症状。导致肾脏疾病,并最终导致尿毒症。
 
目前,我国慢性肾病患者人数超过1.2亿。总体现状是“三高一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消耗、公众意识淡薄。
01
透析和肾移植—— 现有的肾病治疗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几乎完全不可逆的损害,是指由于复杂的发病机制和机制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明显的肾萎缩,难以维持其基本功能。
临床上以代谢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全身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证候,故临床主要表现为代谢紊乱及各系统症状,表现相对多样。
大多数肾病患者需要依赖并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来控制和延缓病情。终末期肾病在中国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对于处于衰竭期和尿毒症期的患者,目前的治疗主要是肾脏替代治疗,包括维持性透析和肾移植。
透析的局限性:
透析对医疗条件的要求很高。同时,治疗病人的过程也是比较痛苦的。透析可以替代部分肾功能,但难以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导致临床病死率高。
肾移植限制:
肾移植是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供体数量相对有限,配伍要求高,免疫排斥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高昂的医疗费用也是移植难以实施和推广的原因之一。很大的原因。
 
02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病的机制
幸运的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肾衰竭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它不仅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的治疗中显示出有效的效果,而且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肾脏保护机制
研究表明,体外注射扩增的MSC后,可预防急性肾损伤,加速肾功能的恢复。
此外,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肾病。 MSCs 有一个特点,它们可以优先靶向组织损伤区域或炎症部位。
研究表明,静脉注射MSCs可迁移至急慢性肾损伤模型动物的肾小球、肾间质、肾小管周血管和肾小管。
目前,针对受伤动物炎症部位的外源性MSCs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炎症部位趋化因子募集的增加可能是引导MSC 迁移的重要原因。此外,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这种定向迁移和定位方式与炎症部位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特征有关。
近年来,研究证实基质衍生因子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CD44 可能是调节MSC 定位的候选物,因为它们的相应受体在肾损伤后会被上调。
然而,归巢对于MSCs的治疗效果并不是绝对必要的,表明MSCs分泌的多种因子的全身性募集是充分诱导保护作用的主要原因。
2. 外源性MSCs指导肾脏恢复机制
MSCs在宿主组织或器官中迁移和分化;
与现有宿主细胞进行治疗整合;
MSCs释放自分泌/旁分泌信号;
通过再生患者固有的干细胞来刺激内源性修复。尽管已经在肾脏中不同程度地研究了这些机制,但其详细机制仍不清楚。
 
一旦移植的干细胞进入人体,干细胞就会通过“迁移”和“返回”的诱导到达受损的肾脏。一方面,这些移植的干细胞可以根据环境分化为新的功能性肾细胞。微环境;
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唤醒”自己的肾细胞“再生”。通过这种双重靶向作用,肾细胞可以最大限度地修复和再生,最终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
因此,干细胞技术治疗可以预防正在进行的肾细胞病变,阻断肾纤维化进程,降低血肌酐,预防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肾水肿等并发症,还可以生成蛋白质和粪便等尿液指标。潜血减少甚至转阴,使原发病得到调控。
即使在肾功能衰竭的晚期和尿毒症的严重程度,也可以实施干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