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健康科普

提供最全最新的医疗资讯,打造最具权威性的医学健康知识科普平台。

央视专访丨王贵强教授:免疫力就是好医生

王贵强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负责人

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

中央保健局保健会诊专家

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肝病部主任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全科教育学院副院长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新冠肺炎:典型的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免疫相互斗争的结果

央视网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是没有特效药的,这个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愈后都和我们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能否真正地让病毒从机体中清除掉,关键还是靠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就是免疫力。王教授最近主编出版了新书《活出健康 免疫力就是好医生》,为什么在这么忙这么累的情况下,你们依然抽出时间出这本书呢?

王贵强首先这本书确实还是有它的故事。因为有一次我记得是在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就有记者问到说,因为我们说提高机体的免疫状态是重要,包括钟南山院士也提,这个疾病的转归要靠免疫,我们也讲这个病是自限性疾病,那么转归是靠机体免疫的,最终把病毒清除。

央视网其实对于我们大家来说,生病除了要靠医生英雄们,其实也需要强化和唤醒我们身体当中的免疫力。王教授,我们想知道身处同样的环境,有的人被感染了,有的人却没有,有的人是重症,有的人却是轻症,这些和我们的免疫力有关系吗?

王贵强关系非常大。实际我们说传染疾病或者感染疾病,包括传染和被传染的,都是病原微生物进入到机体,然后导致我们机体发病。

但实际发病的机制是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病毒细菌它本身的毒力,它毒力大小决定你的转归,第二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免疫力。免疫力如果是平衡状态可能就不会很重,如果特别强,可能就很重,特别弱,那就迁延变成慢性。

实际来讲,我们说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后,是发病也好,变成慢性也好,是急性还是死亡,实际是病毒和机体免疫相互斗争的一个结果。我们总是用打仗来形容病原体进入机体以后和免疫的相互作用,所以这个病原体如果特别强大,攻城很快就攻破了,病人就最后死亡了。当然是同归于尽了,病毒微生物也没了。

拿新冠肺炎为例,这个新冠肺炎本身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免疫相互斗争的一个结果,导致临床各种类型。例如有无症状感染者,有的人感染以后,发病没有任何表现,病毒在上呼吸道存在,但是他自己没有任何表现,也就是说这个病毒没有导致疾病或者是很轻微的,感染者没感觉到。还有轻型的,轻型的就没有肺炎,只是上呼吸道有感染的表现,有点发热,这就叫轻型。还有普通型就比较典型了,有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然后有肺炎。还有重型和危重型,有的一下子变成重型,突然病情恶化,甚至很快出问题了。

保健品能改善人体免疫力吗?

央视网看来免疫力还是贵在保持平衡健康合理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可能有些老年人觉得要吃保健品,吃保健品能够预防新冠肺炎吗?

王贵强人体的免疫影响因素确实很多,有一部分是先天的、遗传的,就是说每个人体质都差别很大。其实人的体质的差别一方面是遗传,一方面是后天的各种环境等等的影响。

遗传方面,像原来的肝病,病毒感染乙肝,有的家族感染以后都是病重,肝衰竭,然后重肝、肝硬化、肝癌。但是有的家系感染以后就变成一个慢性携带状态,也不重,甚至病毒携带共生共存,差别是非常大的。

从家系上我们就感觉到免疫状态是有遗传背景的,现在也比较明确了,百分之五六十、六七十甚至更高都是和遗传背景有关系。这是客观的、是不好掌控的。

但是我们可以掌控什么?就是后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免疫状态的实际因素还是比较多,归纳起来就是人体的营养状态、精神状态,这些都是对免疫影响非常大的。

有点压力、专注于某一件事,有利于机体免疫

央视网我们年轻人一定要珍惜现在紧张的工作状态,这样对免疫力是有好处的。

王贵强但过度紧张也不行,比如说因为压力太大天天熬夜、总是吃不下饭,那对免疫力也是不好的。但是年轻人,各种机能修复再生都是非常强大的,而老年人这方面就弱了,所以要掌握好平衡。劳逸结合还是很重要的。

央视网经过这一次疫情之后,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我们一直要保持的?

王贵强好的生活习惯无论对疾病也好、对生活也好,是会让人受益终生的。有四个健康支柱,我们叫提高免疫力的根基,即营养状态、心态、适度运动、保证睡眠,这四条应该说是我们免疫力的根基、正常机能的根基。(央视科普:免疫力是第一生命力,细胞治疗时代已到来!)

疫情防控常态化,还是要加强警惕

央视网现在国内的疫情形势也在向好,影剧院都将采取限流和预约的方式逐步开放,我们进电影院应该怎样做好防护呢?

王贵强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次全民抗疫,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当然我们更重要的全民抗疫成功的原因,就是我们强调的防护,这几个防护就是戴口罩、手卫生、通风、社交距离,这四条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央视网现在生活也慢慢回归到正常了,但疫情还是会在每个人心里留下印记,很多人还是会紧张焦虑,这样的心理状况该如何调整呢?

王贵强现在网络也发达,各种说法也特别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开新闻发布会、要科普的原因,包括张文宏的科普大家很认可,原因就是有权威发声,否则各种信息会导致大家的恐慌。

第二个就是大家要进行自我的调整,因为对疾病不了解才恐慌。所以就像王陇德院士提到的,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我们个人是第一责任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健康知识,但是有时候一知半解还不行,一知半解反而还紧张焦虑了。所以更需要一些权威的解答。

王贵强:不同患者感染程度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免疫力就是人体的好医生,但同时免疫力也是一把双刃剑,过犹不及,贵在平衡。把免疫力维持在健康平衡合理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