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健康科普

提供最全最新的医疗资讯,打造最具权威性的医学健康知识科普平台。

超3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挽救

你是否有过夜深人静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经历呢?随着社会与时代步伐的快速前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失眠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深受失眠的困扰。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健康睡眠新时代——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全面聚焦全民免疫背后,疫情对国人健康尤其是睡眠健康带来的深刻影响。调研结果显示,不同省份的受调者在疫情感染后都出现了匹兹堡睡眠指数上升的情况,国人匹兹堡睡眠指数从5.6变为7.2,睡眠质量从“正常”跌入“睡眠障碍”。其中,60.4%受调者感染后有睡眠症状,“容易疲惫困乏”成普遍感受。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该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

睡眠不足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睡眠不足对免疫系统具有负面影响,这意味着你从疾病中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患慢性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睡眠不足的危害涉及方方面面:

体重增加:每多睡1小时,体质指数(BMI)降低0.35;习惯每晚只睡7小时的人,比每晚睡7-8小时的人更有可能肥胖;限制睡眠(如将每晚睡眠缩短至4小时)后,人们有增加能量摄入的趋势,这可能是睡眠不足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同时,睡眠少于7小时的人,所摄入食物种类相对欠丰富,饮食结构不够健康。

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睡眠时间短(7小时或更少)与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升高有关,还会增加30%左右的糖尿病风险。

心脑血管病:睡眠时间短或睡眠时间长(9小时或以上)均会增加冠心病及中风风险。具体说来,睡眠时间短的人冠心病患病或死亡风险增加48%,中风风险增加15%;睡眠时间长的人冠心病患病或死亡风险增加38%,中风风险增加65%;65岁以下人群中,睡眠时间短与高血压风险增加有关。

肠道疾病:美国研究显示睡眠不足易引起发炎性肠道疾病,睡眠不足人群克罗恩病复发风险将高一倍。

认知功能损害:极端的睡眠时间(每晚≤5小时或≥9小时)还被发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包括由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原因引起的痴呆。

激素水平: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的产生,包括男性的生长激素和睾丸激素。

死亡风险高: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最大的风险就是在短时间内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2

睡眠障碍的常规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临床上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比较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安眠药治疗失眠症虽然可以加快入睡速度,但会影响睡眠结构,减少深层睡眠的总体时间,而且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比如,它会增加危险梦游的发生率,增加顺行性遗忘、困倦感和摔倒的发生概率,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生周外神经共济失调等。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服用安眠药,还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一停药失眠就更加严重。

褪黑素是近些年来进入大众视野的“网红药物”,它是大脑内松果体所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昼夜节律性来间接提高睡眠质量。对于缺乏褪黑素的人,比如松果体分泌能力衰退的老人,进行适量补充的确可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长期大量补充褪黑素则会抑制松果体的分泌功能,导致自身分泌的褪黑素减少,一旦无法从外界获取褪黑素,则非常容易诱发睡眠紊乱,导致失眠加重。

而且过度服用褪黑素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比如致使女性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卵巢发育不全,从而出现不孕;或者影响男性睾酮的分泌,导致出现性欲低下的现象。

而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即心理治疗)、自我睡眠控制法以及中医非药物治疗,如艾灸等,但治疗过程复杂、花费时间长、疗效不确定,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临床上的常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能够改善睡眠障碍症状和患者长期预后的其他治疗策略。

3

间充质干细胞或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

慢性失眠患者存在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的退化、变性、凋亡等损伤,作为目前临床研究最广泛的医疗技术,间充质干细胞具备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通过静脉输注,其分泌的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在改善神经递质环境、维护神经细胞组织的完整性的同时,可以上调患者的Treg细胞,完成对损伤细胞的修复与补充,最终改善长期失眠导致的神经衰弱等症状。

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帮助降低患者体内因失眠引起的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的增多,起到明显的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

下面我们就以一些具体的研究数据来看看间充质干细胞如何帮助具有睡眠障碍的一些患者。

首先以慢性失眠病人为例。在2017年发表在《中国临床心理学》的一篇研究中,科研人员选择了慢性失眠病人39例,随机为19例患者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1次,其余20例口服阿普唑仑(催眠镇静药)1个月。治疗后两组比较发现,尽管治疗后2周,药物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移植组,然而治疗后2个月细胞移植组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药物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移植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持续到随访结束。同时还发现,80%服用阿普唑仑的患者停药后出现失眠症状的反弹,而细胞移植组患者经一次治疗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作用可持续12个月,并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除了针对慢性失眠病人,科研人员还在对诸如脑瘫、强直性脊柱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病人临床试验中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例如,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脑瘫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在原有疾病改善的同时伴有的睡眠障碍在细胞移植干预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均有明显的改善。

2015年发表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可能有帮助;2018年,也有研究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患者安全有效,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

失眠不仅会损害我们的大脑细胞,也会扰乱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已经发表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克服药物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缺点的同时,还能更长时间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失眠情况及生活质量。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相信未来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干预失眠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会得到更广泛的证实,最终将有助于减轻疾病带来的精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