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健康科普

提供最全最新的医疗资讯,打造最具权威性的医学健康知识科普平台。

世界帕金森病日:研究证据显示干细胞技术或可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和谐共生,美好生活”。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同时疾病也呈年轻化的趋势。

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率约为1.7%,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0万帕金森患者,患病人数处在快速上升阶段。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而大约90%民众对帕金森病认识不足,或者存在偏差,造成我国帕金森病仍处于就诊不及时、诊断不准确、治疗率不高的困境。

1

帕金森病症状有哪些?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由中脑神经元变性丢失引起的。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除了常见的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同时还会伴有便秘、嗅觉减退、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感觉异常等非运动症状。

而与其症状类似的,还有特发性震颤等,其主要以姿势性震颤为主,经常被患者描述为“拿东西的时候抖,平时不抖”。它主要以青少年、中老年为主要发病人群,没有运动迟缓、肌强直症状,没有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这与帕金森病是不一样的。特发性震颤常有遗传倾向,一般不会有明显的进展,也不会影响预期寿命,而且症状可以用药物进行比较好的控制,因此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1句话总结:帕金森病是坐着休息的时候抖,特发性震颤是拿东西的时候抖。

2

出现下列症状需警惕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警惕帕金森病,建议大家及时就诊,以早诊断、早治疗!

1.手抖:帕金森病患者一般表现的手抖症状为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患者坐着休息时手抖明显,干活时手抖会明显减轻,睡觉时会消失。典型表现为拇指和食指“搓丸样”或“点钞样”动作,通常一侧肢体先起病,紧张或激动时会加重。

2.肢体活动受限:常感觉肢体僵硬、肌肉发紧、不灵活,行动变慢了,如扣纽扣和系鞋带困难、走路时步子变小和变慢、肢体协同摆臂减少等。

3.嗅觉减退:约90%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嗅觉减退症状。部分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3~7年就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它是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

4.睡眠障碍:表现为经常在睡觉时出现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的情况,这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也称为“梦动症”。

5.写字变小:长期持续性写字越来越小,也称为“小写征”。

6.面具脸:早期常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笑容少了,眨眼及眼球转动减少,后期会呈“面具脸”。

7.声音变小:通常表现为说话声音低沉、含糊、音量变小、清晰度下降。

8.便秘:帕金森病患者如果不吃特殊食物或药物,通常会存在排便困难。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便秘发生率是非帕金森病患者的3倍。

3

帕金森病如何治疗

帕金森病目前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康复锻炼治疗,必要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主要通过提高脑内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现阶段针对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很多种类,也有很多剂型,通常根据患者的依从性、经济条件、接受程度等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以最小剂量控制最佳症状,达到“细水长流”的治疗目标。而当药物治疗难以满足患者的工作生活需求,或者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可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当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是适合手术治疗,这是需要神经内科医师严格评估才做出决定的。

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法治标不治本,均无法逆转神经变性,同时也无法增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数目,难以扭转局面。因此,从病因上寻求一种提高神经细胞数目的治疗方式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帕金森越来越多见,并且表现出相当不错的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干细胞疗法主要是利用干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免疫调节等发挥神经保护功能,促进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修复,或者将其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替代体内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细胞替代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改善帕金森的疾病症状。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曾表示:“帕金森的临床实验,五年的时间观察下来,这个治疗方案(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是安全的,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也是有效的,它的行为学分析、病理学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4

干细胞临床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研究案例

临床案例一:

2020年,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EJM》的一篇文章也证实了移植iPSC衍生的中脑多巴胺能祖细胞能有效改善帕金森。

研究显示,一位已经忍受帕金森10年的患者接受了2次细胞移植手术,时间间隔为6个月,分别植入了左半球和右半球壳核中,每次移植剂量为400万个细胞,在移植2年后,这位患者的运动评估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显示了指示的时间点在基底神经节水平的轴向氟18-L-二羟基苯丙氨酸(18 F-DOP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图像

植入后6个月的MRI和之后随访的检查都显示,手术区域附近的T2加权信号强度增加更为显著,在白质最为显著。此外,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在干细胞移植2年后,患者依然没有观察到类似于术前的运动障碍,运动评估和症状评分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临床案例二:

一篇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in the early posttransplant period.”的研究使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对12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静脉或静脉联合鼻腔注射的方式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和整体生活质量等评估。

表2: 研究组在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和移植后3个月的非运动症状强度(Q25-Q75)

结果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

临床案例三: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以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共纳入帕金森病患者15例,其中男病患8例,女病患7例,年龄在52-76岁之间,帕金森病H&Y分级3-5级。在征得产妇知情同意后,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取足月妊娠产妇的脐带,无菌收集脐带,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所有病患均住院治疗,自第2周起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颈动脉穿刺移植治疗。移植前及移植后1个月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结果显示:与移植前相比,移植后1个月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主要集中在对震颤、强直的改善。患者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这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研究团队开展了干细胞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干细胞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医学技术,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技术将转化为临床应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