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科普
提供最全最新的医疗资讯,打造最具权威性的医学健康知识科普平台。
干细胞疗法对常见慢性疼痛疾病治疗有显著效果
慢性疼痛影响着全球15亿人
其中有23%~ 26%人
患有轻度腰背痛
临床上,有一类腰痛患者症状比较特殊,它既不像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伴有下肢症状,也不像单纯的腰肌劳损那样经过简单治疗即可缓解。这类患者反复腰痛,但影像学检查往往又没有什么明显突出和不稳。
我们把这种仅有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所导致的腰痛,叫做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临床特点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
多数腰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可以有很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多数患者在劳累或长时间站立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后,可以进一步刺激腰椎间盘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引起腰痛加重 。
在受凉后,也可使神经末梢对不良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腰痛加重。反之,在休息后,特别是卧床休息后,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后,在很好地保暖后,可以使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受到的不良刺激较少,从而使腰痛减轻。
病因病理
① 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
② 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
③ 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
④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的病,这种腰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诊断方法
1、腰臀部及大腿部疼痛,与神经根定位不符,疼痛持续时间>6个月,经大于4个月的治疗无效。
2、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明显神经根受压,无节段性不稳征象,以及无其他明确导致腰痛的腰椎疾患。
3、椎间盘造影示椎间盘结构退变,有疼痛复制效应,且有一个阴性对照椎间盘。
4、腰椎MRI,对诊断盘源性腰痛有重要的意义
(1)黑盘征:椎间盘脱水退变
(2)HIZ征:椎间盘后纤维环出现高信号区,阳性率90%
(3)Schmorl结节:腰4椎多见
(4)Modic征:20%-50%患者存在
常规治疗方法
分为阶梯治疗: 保守-微创手术-开放手术
1、保守治疗 : 药物、物理康复,其中包括中医中药。
2、微创手术 : 射频热凝、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脊柱内镜等。
3、开放手术 : 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有研究人员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MSC)注射至2名椎间盘造影术后病人椎间盘内,24个月内病人腰痛和功能均有较大改善 。
Orozco等人注射MSCs至10例腰椎间盘退变继发腰痛病人的纤维环内,病人腰椎疼痛、坐骨神经疼痛、残疾分数均有改善。
Yoshikawa等人在接受经皮腰椎MSCs移植的2例病人的2年随访中,疼痛评分降低、信号强度增加。
Mochida等人在9名嵴柱融合术后腰椎间盘退变病人中,使用了共培养MSCs和自体髓核细胞移植,1周至3年随访中各病人功能评分、腰痛程度均有改善。
Pettine等人将26例病人 随机分为2组:一组MSC注射在单个腰椎间盘,另一组MSC注射在两相邻椎间盘,1年内,两组疼痛评分分别从78.5和79.4降至31.41和33.0(均为100满分),两组残疾评分均下降。
干细胞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常见慢性疼痛疾病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 (MSCs)既可以替代丢失和损伤的细胞,同时可作为各种营养因子的运载工具。近年来,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都对干细胞治疗有极大兴趣。
干细胞可以提供治疗疼痛的方法,如治疗骨和软骨缺陷、骨关节炎、肌腱和韧带损伤,甚至是神经损伤,虽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可能该疗法不仅能控制症状,还能治疗原发病。此外,人类和动物的研究都己确定MSCs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