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行业资讯

诺亚创生汇聚了行业内资讯内容,为您提供最新、最热的资讯内容。

脐带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广阔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干细胞,尤其是新生儿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美、英、日、韩和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应用到重症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中,我国科技部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应急攻关项目。结果显示,干细胞治疗安全、有效,能够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很快得到缓解或者停止加重。在临床表现、呼吸功能、影像检查等方面均实现好转,8-10天即可达到痊愈水平。相比传统药物治疗,干细胞在阻断肺纤维化进程,促进肺部损伤修复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
 

 

那么,什么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它又有哪些应用潜力呢,最重要的是,这种干细胞和我们老百姓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对于这些问题,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研究员段海峰博士,分享了他的看法。

干细胞正在引领一场新的医学革命

生命的诞生和发育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一个大约5mm的受精卵逐渐变成大约60万亿个、200多种细胞组成的、纷繁复杂的人体。我们每天大概会有1.5亿个红细胞死亡,每分钟会有3万个皮肤细胞死亡,对于成年人而言,7-10年骨骼会更新一次,可以说,我们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都是因为干细胞的存在。

在干细胞家族中,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出来的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来源丰富、易于获取、细胞数量多、不容易被污染、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强且无伦理限制等诸多优点,成为最为理想的干细胞来源。

近年来,干细胞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例,截止2020年3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的数据信息库可检索到247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其中在中国进行的125项,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的一半以上。截止目前,“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已超60个,我国通过国家备案的100多家临床医疗机构所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近五成在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攻克难症顽疾。

诺贝尔生理学获得者约瑟夫·戈尔茨坦(Joseph Goldstein)曾经表示,21世纪将是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与技术的世纪,而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与生物制药和免疫细胞技术一同构成了生物技术三大核心内容。正因为如此,干细胞研究已经超出了纯粹科学研究的范畴,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科学命题,各国为了争夺战略高地,纷纷斥以巨资,或在政策上给予巨大支持,都希望掌握干细胞相关的关键技术,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广阔

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是,疾病往往是在特定病因的作用下,从个别器官的损伤开始,然后扩展到多器官的病变,导致多器官的衰竭或功能丧失。干细胞治疗的本质就是为损伤组织提供种子细胞,改善损伤组织微环境,加速组织的损伤修复。

干细胞治疗的原理,就比较复杂了。输注到体内的干细胞首先“归巢”到损伤的组织器官,通过增殖分化,发育为损伤的组织器官细胞,进而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这一特性曾经被认为是干细胞参与组织修复的主要机制。然而,与分化为实质细胞的干细胞,如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脏干细胞和肌母细胞不同,分化为间质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免疫健全的动物体内定植或分化的细胞数量很少,它的真正作用是通过分泌细胞外基质,给受损组织提供支持帮助,通过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外泌体等,调节免疫、改善损伤局部微环境或机体大环境,激活内源性的干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两大类疾病的治疗:第一类是,机体无法自然修复的组织细胞和器官损伤的多种难治性疾病。第二类是,免疫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方案将近300种。

我国通过近20年的临床应用与探索,在卵巢早衰、肺损伤、糖尿病、新冠肺炎、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脊髓损伤、脑梗死、帕金森病、脑瘫、不孕不育、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膝骨性关节炎和银屑病等疾病的治疗均开展了研究,部分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其强大的分泌功能,如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外泌体等,提升机体抗自由基能力,发挥促进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粘附及迁移功能,刺激组织细胞再生,加速伤口愈合和组织重塑,从而达到对抗衰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