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行业资讯

诺亚创生汇聚了行业内资讯内容,为您提供最新、最热的资讯内容。

上海卫健委主任:全力关心支持干细胞产业发展

干细胞技术被誉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第三次医学革命”。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增殖、多向分化和可植入性等特征,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为许多重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日前,上海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凝心聚力、共议发展”主题考察活动举行,委员们围绕“发展细胞治疗技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探讨建言。

推动干细胞临床研究与转化

关注支持干细胞应用的每个流程

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表示,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市政协要服务全市中心大局,发挥界别所长,聚焦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创新以及医疗人才、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深入协商、精准建言,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为支持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以及部分高校、卫生健康系统的嘉宾,从加快形成医药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干细胞技术临床研究与转化、加强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表示,将全力关心支持干细胞的捐献、采集、运输、储存、制备以及临床应用等每个流程。此外,还需要制定更多的标准、规范、指南,实现高质量的干细胞培训。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表示,“大健康”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应从创新高教改革、创新学科融合、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创新型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认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双向奔赴”。未来,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疑难重症的攻关能力跃升,深度运用数智信息技术,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出现,高端医疗人才不断涌现,都将成为公立医院不断塑造和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此外,细胞与基因治疗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将开启医学的新纪元。

干细胞治疗市场规模超2200亿元

全国各地纷纷布局

截至2023年8月,全球已有21种干细胞产品获批上市,6216项干细胞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涉及200种适应症,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八大系统疾病。有资料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干细胞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2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3.73%。

从我国干细胞投融资热门赛道来看,2018年至2023年,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间充质干细胞技术和造血干细胞技术。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技术领域融资热度较高,投融资事件数量占比达71%。

2023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中,明确提及了针对健康医疗服务领域的重大举措,尤其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干细胞等临床试验。支持干细胞与基因研发国际合作。全国各地也在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基因和细胞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发展,规范开展细胞采集与存储业务。

  • 《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细胞和基因产业专项立法。针对生物创新药“上市难”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建立便捷畅通的通道,全力支持、协助企业产品申请上市注册。
  • 《天津市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的出台,肯定了医疗机构应当支持脐带血、脐带、胎盘等生物样本采集工作,有效推动了当地干细胞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国卫生物自2016年成立起便深耕生物医药领域,与国家科技平台合作建设了拥有400万份超大规模存储能力的带有公益性的“围产期干细胞资源库、围产期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转化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国卫已实现“上游细胞资源采集/制备/存储、中游细胞新药/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下游科研成果转化/细胞新药注册申报”的扎实布局,形成了完整的细胞全产业链业务。同时以细胞治疗技术为核心,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开展骨关节炎、失代偿期肝损伤、阿尔兹海默症等多个系统疾病的科研课题合作,以行动助力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需求、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企业力量。